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

2024.12.22 16:54

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病因治疗、中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胆红素发生结构异构,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一般采用蓝光照射,也可使用绿光。在进行光照治疗时,要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损伤。同时,要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照射时间和强度,密切监测胆红素的变化,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等。

2.换血疗法: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黄疸,可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时需要严格掌握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源,一般采用与患儿同型血或O型血红细胞加AB型血浆。换血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防止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栓等并发症。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辅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例如,应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进胆红素的结合。还可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对于某些病因引起的黄疸,如肝炎,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或保肝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4.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黄疸治疗的关键。如果是溶血性黄疸,要针对溶血的原因进行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果是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结石引起的,需要解除梗阻,可通过手术或内镜下取石等方法;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要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只有去除病因,黄疸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否则黄疸容易反复。

5.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一定的特色。例如,中药方剂茵陈蒿汤在治疗黄疸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通过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来改善黄疸症状。还有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也可用于黄疸的辅助治疗。中医治疗黄疸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但中医治疗也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黄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方面,根据黄疸的病因适当调整,如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需要低脂饮食。同时,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胆红素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