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感染性结石

2025.08.22 16:55

感染性结石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特殊类型结石,主要由尿素分解细菌感染导致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灰石等物质沉积形成。这类结石生长迅速,常呈鹿角形填充肾盂肾盏,与代谢性结石在成因和成分上有明显区别。

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与产脲酶细菌密切相关,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使尿液pH值升高至7.2以上,导致磷酸盐和铵离子过饱和析出结晶。长期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或留置导尿管等情况下,细菌更易定植并诱发结石。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热、腰痛及脓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肾积脓、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感染性结石需多管齐下,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通过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取石以解除梗阻。术后需持续监测尿液pH值,短期使用酸化药物辅助溶石。预防复发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结石残渣,纠正尿路解剖异常或功能障碍,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可能适用于高危人群。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影像学,避免滥用碱性药物或过度补钙。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应警惕尿路感染,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结石再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