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拔罐是泄火还是补火

2025.10.31 14:52

拔罐具有泄火和补火的双向调节作用,具体效果取决于操作手法、穴位选择以及个体体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拔罐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能够调整气血运行,既能清热泻火,也能温阳补虚。

拔罐泄火的原理在于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于体内热邪壅盛的情况,如咽喉肿痛、痤疮、便秘等,拔罐可以疏通经络,引热外泄。常用的泄火穴位包括大椎、曲池等。补火则体现在拔罐的温通作用上,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关元、命门,激发阳气,改善寒性症状如畏寒、关节冷痛。留罐时间较短、火力较弱的操作偏于补益,而留罐时间长、火力强的操作更倾向于泻法。

拔罐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避免盲目操作。实证热证适合泄火,虚证寒证宜补火,体质虚弱者不宜过度泻法。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用拔罐。操作时注意火源安全,避免烫伤,留罐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拔罐后可能出现局部淤血或水泡,属正常反应,但需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部分人群拔罐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需平卧休息并及时补水。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