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根治

2025.07.09 08:52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炎症、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积液、咽鼓管吹张改善通气、物理治疗促进吸收、手术切除腺样体或扁桃体解决阻塞。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炎症:使用鼻喷激素或口服黏液促排剂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积液排出。抗生素仅在合并感染时使用,避免滥用。中药如辛夷、苍耳子可辅助通窍,但需辨证施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

2.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积液:穿刺适用于积液黏稠或反复发作,直接抽出液体缓解压力。置管术则长期维持中耳通气,导管通常半年后自行脱落。操作需严格消毒,术后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

3.咽鼓管吹张改善通气:通过捏鼻鼓气或波氏球吹张,帮助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压力。动作需轻柔,避免暴力导致鼓膜损伤。儿童可配合咀嚼口香糖或吹气球锻炼咽鼓管功能。

4.物理治疗促进吸收: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出。热敷耳周也能缓解不适,但温度不宜过高。治疗需持续1-2周,观察积液变化。

5.手术切除腺样体或扁桃体解决阻塞: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常见诱因,切除后通畅鼻咽部。术前评估气道情况,术后需预防出血和感染。成人若合并慢性鼻窦炎,需同步处理鼻腔病变。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防止加重中耳负压。保持鼻腔清洁,感冒时及时控制鼻塞。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若出现听力骤降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