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果冻样大便见于哪些病

2025.02.09 20:53

果冻样大便可见于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小儿肠炎。具体分析如下:

1.痢疾: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发炎、坏死并形成溃疡。在这个过程中,肠道黏膜会分泌大量黏液,与坏死组织、血液等混合,使得大便呈现果冻样,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蠕动节律改变,肠道黏膜在应激状态下会分泌过多黏液。当黏液随着大便排出时,就可能出现果冻样大便,常伴有腹痛、腹胀,且腹痛多在排便后缓解,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可随情绪、饮食等因素改变。

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炎症主要侵犯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导致黏膜不断地糜烂、溃疡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肠道黏膜会产生大量黏液,与血液、炎症渗出物混合,形成果冻样大便,患者常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

4.结直肠癌:肿瘤在肠道内生长,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黏膜分泌黏液增多,同时肿瘤组织可能发生破溃出血,黏液、血液与粪便混合后可呈现果冻样大便。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5.小儿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小儿肠道较为脆弱,感染后肠道黏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黏膜分泌黏液增加,从而出现果冻样大便,常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如果发现果冻样大便,应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肠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规律作息,减轻压力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