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管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2024.12.31 08:17

胆管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管狭窄及胆囊结石掉入胆管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胆汁成分异常: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钙等成分比例失调是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当胆固醇过饱和时,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的核心。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另外,一些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胆汁成分。预防上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胆道感染:细菌感染可使胆道黏膜发生炎性水肿,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同时,细菌产生的酶可使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后者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沉淀,成为结石的成分。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等。预防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肠道细菌逆行感染胆道,积极治疗胆囊炎等胆道疾病。

3.胆道寄生虫:如蛔虫钻入胆道后,死亡的虫体残片、虫卵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汁中的钙盐等物质逐渐沉积在上面形成结石。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要预防胆道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

4.胆管狭窄:胆管狭窄会导致胆汁引流不畅,胆汁在胆管内淤积,容易形成结石。胆管狭窄可能是先天性的胆管发育异常,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如手术损伤、胆管炎症后的瘢痕挛缩等。对于先天性胆管狭窄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后天性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胆管进一步狭窄。

5.胆囊结石掉入胆管:胆囊内的结石可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成为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患者如果结石较小且胆囊管较粗时,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治疗胆囊结石,如药物溶石、手术取石等。

胆管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