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乙肝会导致皮肤发黄吗

2025.01.15 16:18

乙肝确实可能导致皮肤发黄,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转化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时,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睛的黄染现象。

乙肝的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乙肝通常会在感染后几周内出现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伴随皮肤和眼睛的发黄。而慢性乙肝则可能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持续多年,直到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才会出现黄疸。除了皮肤发黄,乙肝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症状,这些都是肝脏受损的表现。若发现皮肤发黄,尤其是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与乙肝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乙肝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肝脏健康。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以减少对肝脏的负担。其次,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以降低传播风险。乙肝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才能更好地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