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鼻咽炎做什么检查

2025.03.11 11:55

鼻咽炎可通过鼻咽镜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是诊断鼻咽炎的首选方法,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的形态和颜色变化,能够清晰显示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检查过程中可发现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典型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鼻咽镜检查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重复进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反映炎症活动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血液检查还可发现贫血等并发症,为全面评估患者状况提供依据。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鼻咽部解剖结构,评估炎症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CT检查对骨质改变敏感,可发现鼻咽部骨质破坏或增生。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黏膜增厚、淋巴结肿大等改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结核等疾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4.病原学检查:通过鼻咽拭子或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微生物,指导抗生素选择。细菌培养可鉴定具体菌种及药物敏感性,病毒检测可确定病毒类型。真菌培养有助于诊断真菌性鼻咽炎。病原学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时更为必要。

5.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改变,可明确诊断并排除恶性肿瘤。病理检查可发现黏膜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增生或化生等特征性改变。在慢性鼻咽炎或怀疑恶变时,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手段,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鼻咽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方面,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对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