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胆管炎,如何治疗

2025.03.06 10:21

胆管炎是指胆管系统发生炎症的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胆道梗阻或其他因素引起。胆管炎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热、黄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或肝功能衰竭。治疗胆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解除胆道梗阻以及支持性治疗。

胆管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狭窄或肿瘤等。梗阻导致胆汁淤积,细菌容易繁殖并引发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手术创伤也可能导致胆管炎。诊断胆管炎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以及胆道造影等手段。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和解除梗阻。抗生素是治疗胆管炎的基础,通常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对于胆道梗阻,可能需要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等介入手段解除梗阻,恢复胆汁引流。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管切开引流或切除病变部分。支持性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以帮助患者恢复。

在治疗胆管炎时,需要注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对于胆道梗阻的患者,解除梗阻是关键,但操作过程中需谨慎,避免并发症如出血或感染。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肝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预防胆管炎的发生也很重要,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饮食、定期体检以及及时治疗胆道疾病。对于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通过综合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胆管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