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洗肠的危害是什么

2025.01.18 14:04

洗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水电解质紊乱、肠道损伤、依赖风险以及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菌群失调:洗肠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肠道内存在着大量有益菌,对消化、免疫等有重要作用。洗肠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的液体还是冲洗的压力,都可能将有益菌一并冲走,使有害菌有机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肠道感染、腹泻、便秘等问题。

2.水电解质紊乱:洗肠液的进出可能会改变肠道内的水电解质浓度。人体肠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过度洗肠可能导致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影响体内水分的正常分布,造成脱水或者水肿等情况。

3.肠道损伤:如果洗肠操作不当,例如灌肠器具插入过深、压力过大等,很容易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肠道黏膜比较脆弱,损伤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这不仅会引起剧烈腹痛,还可能导致腹腔感染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4.依赖风险:长期洗肠可能会让人产生依赖。肠道本身有自己的蠕动和排泄功能,经常洗肠会使肠道逐渐适应这种外力辅助排便的方式,自身的蠕动功能就会减弱。一旦停止洗肠,便秘等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5.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洗肠干扰了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残渣逐步排出。洗肠会打乱这个节奏,使肠道不能正常地对食物进行处理,长期下来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洗肠应谨慎对待,如需进行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要充分评估洗肠的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维持肠道健康,如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