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洗肠有什么危害

2025.01.22 14:59

洗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水电解质紊乱、肠道穿孔、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菌群失调:洗肠会破坏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肠道内存在着大量有益菌,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以及抵御有害菌的入侵起着关键作用。洗肠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的冲洗液还是对肠道环境的改变,都可能使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肠道功能异常,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2.水电解质紊乱:洗肠液的进出可能会影响肠道内水电解质的正常浓度。人体肠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在维持神经传导、肌肉收缩、酸碱平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过度洗肠可能导致这些电解质的丢失或比例失调,例如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引起心律失常、肌无力等严重后果,钠离子的异常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3.肠道穿孔:洗肠操作如果不当,例如灌肠压力过大或者操作器械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肠道壁造成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肠道穿孔。肠道穿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会使肠道内的内容物泄漏到腹腔,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出现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症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4.肠道功能紊乱:洗肠会干扰肠道自身正常的蠕动节律和排便反射。肠道的蠕动是有规律的,能推动食物残渣和粪便向肛门方向移动。洗肠后,肠道可能会对这种外来的干预产生依赖,自身的蠕动功能逐渐减弱,长期下来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正常的排便习惯被破坏,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便秘等问题。

5.增加感染风险:洗肠过程中如果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洗肠液受到污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可能进入肠道,引发肠道感染。肠道感染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引起全身性的感染症状,严重威胁健康。

洗肠应谨慎进行,如果有特殊需求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并且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频繁洗肠。同时,在洗肠前要对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洗肠后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