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汁反流的是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胆汁反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甚至食管等部位的现象。其病因主要有胃肠动力不足、幽门螺杆菌感染、胆囊疾病、胃部手术后遗症、十二指肠疾病这5项。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动力不足:胃肠蠕动功能差会使胃排空延迟,胆汁不能顺利向下排空而反流至胃。可能与年龄增长、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油腻、高糖食物,缺乏运动等有关。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自然衰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的炎症会影响胃窦、幽门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就容易反流到胃内。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共用餐具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疗法。

3.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囊炎症会使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汁排出不畅,压力增高后容易反流。例如胆结石可能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造成胆汁淤积反流。对于胆囊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药物溶石、手术切除胆囊或取石等治疗措施。

4.胃部手术后遗症:胃部分切除手术等胃部手术会改变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术后幽门的完整性被破坏,幽门括约肌的功能丧失,胆汁就失去了阻止其反流的屏障,从而容易反流到胃内。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整,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5.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等疾病会影响十二指肠的正常功能。例如十二指肠溃疡会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向,使胆汁反流到胃。治疗十二指肠疾病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如十二指肠溃疡采用抑酸、保护黏膜等药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饭后不要立即平卧,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这些都有助于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