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脏射频消融术是什么

2025.01.07 17:53

肝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肝脏肿瘤,尤其是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癌。该技术通过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导致肿瘤细胞的高温凝固和坏死,从而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手术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一些不适合大手术的患者。

在肝脏射频消融术中,医生通常会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一根细长的针状电极插入肿瘤组织中。通过电极产生的射频能量,肿瘤细胞会被加热至70℃以上,持续几分钟后,肿瘤组织便会发生凝固性坏死。该手术可以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术后患者一般可以很快恢复日常活动。虽然该技术主要用于肝细胞癌,但也可以用于某些良性肝肿瘤的治疗。射频消融术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化疗或靶向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尽管肝脏射频消融术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一些事项。术前,患者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保手术的适应性。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不适,通常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缓解。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复发情况和治疗效果。患者在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肝脏的恢复。对于有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术后需更加密切关注肝功能的变化,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肝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肝肿瘤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