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诊断慢性肠炎

2025.01.02 13:40

慢性肠炎的诊断可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肠镜检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病史:慢性肠炎患者常有反复腹痛、腹泻等病史,可能与感染、饮食、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如长期饮食不规律、不洁饮食后出现慢性肠道不适,或有肠道感染未彻底治愈的情况等。

2.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病情迁延不愈。

3.体征:腹部查体可能有压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长期患病者可能有消瘦、营养不良等体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重下降等。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有助于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如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潜血阳性等。还可进行粪便培养,以明确是否有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

5.肠镜检查:这是诊断慢性肠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还可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区分是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还是其他肠道疾病。

在诊断慢性肠炎时,要综合进行判断,避免单一因素的误导。同时,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肠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