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025.03.07 20:04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注意保持充足水分、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充足水分: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老年人更应注意,因为口渴感较弱,容易忽视补水。

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夏季中午至下午是气温最高的时段,此时外出容易导致中暑或血压波动。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并随身携带水壶。室内应保持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

3.合理饮食: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适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4.适度运动:夏季运动应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运动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5.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中可备有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方便日常监测。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尤其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应加强自我管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监测,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