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尿常规有尿胆原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

2025.01.02 14:38

尿常规中尿胆原、胆红素高可能是由生理因素、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因素:正常情况下,人体尿胆原会有少量经尿液排出。如果饮水过少、尿液浓缩,可能会导致尿胆原相对升高。胆红素在正常代谢过程中,少量可进入血液循环,经肾脏排泄,在某些特殊生理状态下,如剧烈运动、饥饿等,可能会出现轻度升高。一般通过增加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这种情况可得到改善。

2.肝脏疾病: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当患有肝炎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时,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一方面,未结合胆红素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另一方面,结合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进而经肾脏排泄到尿液中,使尿胆原和胆红素升高。患者需要针对具体的肝脏疾病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戒酒针对酒精性肝炎等,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等。

3.胆道疾病:胆道系统如胆管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等疾病,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中的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入肠道,反流进入血液,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最终经肾脏排泄到尿液中,引起尿胆原和胆红素升高。对于胆管结石,可能需要根据结石大小、位置等采取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手术取石等方法;胆管炎和胆囊炎则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干预,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等。

4.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出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使得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这些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后,部分进入尿液,导致尿胆原升高。如果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长期的对症治疗,如输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要针对病因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同时密切关注血常规等指标变化,预防贫血相关并发症。

5.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或排泄,如利福平、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体内可能干扰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排泄过程,或者影响胆管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进而在尿液中表现为尿胆原和胆红素升高。一般在停用相关药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尿胆原和胆红素水平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在停药过程中,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避免滥用药物。如果发现尿常规中尿胆原和胆红素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