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尿常规检查的尿胆原是什么

2025.01.07 17:53

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胆原是指尿液中胆红素代谢产物的一种,主要由肝脏产生并通过胆汁排入肠道,随后部分被肠道细菌转化为尿胆原,最终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尿胆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胆道通畅性以及红细胞破坏情况等。

尿胆原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1-1.0mg/dL之间,若尿液中尿胆原的浓度异常,可能提示多种健康问题。例如,尿胆原增高可能与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或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因为在这些情况下,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不平衡,从而使尿胆原的浓度升高。而尿胆原降低则可能与肝功能不全、胆道梗阻或肠道吸收不良等情况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胆红素的生成减少或尿胆原的排泄受阻。通过尿胆原的检测,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首先,患者在采集尿样前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等。患者应在清晨第一次排尿时采集尿样,因为此时尿液浓缩,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尿液中的成分。其次,采集尿样时应注意卫生,避免外部污染,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正在服用任何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尿胆原的检测结果。尿胆原的检测是尿常规检查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患者在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