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伏水是什么中药

2025.07.09 08:32

伏水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指代经过特殊炮制或煎煮后的药液,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伏水并非单一药材,而是通过煎煮、浸泡或蒸馏等方式提取的药物精华,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伏水的具体功效取决于所用原料及炮制方法,常见于治疗湿热、水肿或外感病症。

伏水的制备方法多样,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药材。例如,用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材煎煮的伏水,常用于调理水肿、小便不利;以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制成的伏水,则适用于风热感冒。部分伏水需反复煎煮浓缩,以增强药效;另一些则需低温慢熬,保留挥发性成分。传统中医强调伏字,暗含沉淀、收敛之意,故伏水多用于调和体内湿热或邪毒,通过缓慢释放药力达到长效治疗。

使用伏水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误用或过量。体质虚寒者慎用清热类伏水,孕妇及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煎煮伏水时需注意火候与时间,部分药材久煎可能失效。伏水不宜长期存放,建议现制现用以确保药效。若与其他药物联用,需咨询专业中医师,防止相互作用。伏水的疗效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应选用道地药材并规范炮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