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该如何治疗

2025.07.23 08:36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基础治疗方式,减轻椎间盘压力有助于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建议选择硬板床,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增强脊柱稳定性。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弯腰提重物等不良姿势,必要时佩戴腰围提供临时支撑。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和疼痛,需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严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脱水剂消除神经水肿。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中药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需辨证使用。外用药膏或贴剂可辅助缓解局部症状。

3.物理疗法:牵引治疗通过纵向拉力扩大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但需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过度牵拉。超短波、红外线等热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抑制痛觉传导,促进炎症吸收。推拿手法需避开急性期,以放松肌肉、调整关节错位为主,切忌暴力扭转。水下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腰椎负荷,适合康复期训练。

4.中医治疗:针灸选取肾俞、委中等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代谢,缓解肌肉紧张。小针刀松解粘连组织时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中药熏蒸将药物成分经皮肤渗透,兼具温热与药效双重作用。艾灸温补阳气,适用于寒湿型腰痛,需防止烫伤。

5.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微创椎间孔镜技术能精准摘除突出髓核,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开放手术适用于多节段病变或合并椎管狭窄者,术后需严格卧床促进纤维环修复。人工椎间盘置换可保留脊柱活动度,但需评估适应症。术后康复训练对恢复脊柱功能至关重要。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腰部受力;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肌肉萎缩。饮食需均衡,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治疗期间出现下肢麻木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长期伏案工作者应调整桌椅高度,每1小时起身活动。秋冬季节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寒湿侵袭诱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