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临床表现是什么

2025.03.07 20:05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血压下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血压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能受到影响。血压下降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足。患者可能感到头晕、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血压持续下降会进一步加重器官缺血,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

2.心率增快:心脏为了代偿排血量不足,会通过加快心率来维持血液循环。患者心率明显增快,常伴有心悸感。心率增快虽然短期内可以增加心输出量,但长期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3.皮肤湿冷:由于外周血管收缩和血液循环不良,患者皮肤常表现为湿冷、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是机体为维持重要脏器供血而采取的代偿机制,但也反映了组织灌注不足。严重时可能出现四肢末梢发绀,提示组织缺氧。

4.尿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少尿或无尿。尿量减少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提示肾脏灌注不足。持续少尿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病情。

5.意识障碍:脑部供血不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意识障碍反映了脑组织缺氧,严重时可能出现谵妄、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的程度与脑部缺血程度相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密切相关。该综合征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威胁生命。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工作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器官功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积极寻找并处理原发疾病,改善心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