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吗

2025.08.06 17:33

骨折后确实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骨折导致的活动受限和疼痛,使得周围肌肉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引发肌肉萎缩。这种情况在骨折愈合期间尤为明显,尤其是在长时间不活动的情况下,肌肉的体积和力量会逐渐下降。

在骨折发生后,身体会自然地采取保护性措施,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以促进愈合。这种限制也会导致肌肉的使用频率大幅降低。肌肉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逐渐失去力量和体积,可能在几周内就能观察到明显的萎缩现象。尤其是在四肢的骨折中,受伤部位附近的肌肉更容易受到影响。年龄、营养状况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肌肉萎缩的程度。对于老年人来说,骨折后的肌肉萎缩可能更加严重,因为本身肌肉量就较少,恢复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在骨折恢复期间,注意保持适当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虽然在初期可能需要避免对受伤部位施加过多压力,但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和锻炼,可以有效减缓肌肉萎缩的进程。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恢复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过程。同时,合理的营养摄入也是不可忽视的,确保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有助于肌肉的恢复。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及时调整康复计划,都是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肌肉萎缩的重要措施。在整个恢复过程中,耐心和坚持是关键,切勿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