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肌肉萎缩能治好吗

2024.10.13 00:46

骨折后肌肉萎缩是有可能治好的。

当骨折发生后,由于肢体长时间固定、活动受限,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但这种情况在骨折愈合、经过合理的康复锻炼后,通常是可以逐渐改善和恢复的。在骨折恢复的早期,虽然肢体不能进行大幅度的活动,但可以进行一些等长收缩训练,来刺激肌肉,避免其过度萎缩。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可以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范围及强度,通过有针对性的肌肉训练,如负重练习、抗阻训练等,能有效促进肌肉力量和体积的恢复。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电刺激、按摩等,也有助于改善肌肉的状态。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肌肉的恢复也非常重要,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

骨折后肌肉萎缩的恢复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坚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而且,不同部位的骨折、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恢复的效果和时间。有些患者可能恢复得较快较好,而有些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艰苦的努力。但只要坚持科学的康复,大多数情况下,肌肉萎缩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的,从而使肢体功能尽可能地接近受伤前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患者不要因为暂时的肌肉萎缩而过度焦虑和担忧,而应积极面对,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努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