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血透病人透析时血压低怎么办

2025.03.07 20:04

血透病人透析时血压低可通过调整透析液温度、降低超滤率、补充生理盐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体位等方法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透析液温度:透析液温度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引起血压下降。适当降低透析液温度可以减少血管扩张,维持血压稳定。通常将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37℃之间,既能保证透析效果,又能避免血压波动。透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和血压,及时调整透析液温度。

2.降低超滤率:过高的超滤率会导致血容量迅速减少,引起低血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超滤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脱水。对于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以采用序贯透析或延长透析时间的方法,逐步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减少血压波动。

3.补充生理盐水:在透析过程中,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可以快速补充生理盐水以增加血容量,提升血压。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决定补充的量和速度。补充生理盐水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压变化,避免过量导致心衰。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收缩血管,提升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避免药物副作用。

5.调整体位: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可以将其体位调整为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提升血压。同时,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加重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应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影响血液循环。

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不全等。在透析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透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对于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原因,调整透析方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提高透析的安全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