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镜能检查出什么病来

2025.02.02 15:09

肠镜能检查出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肠道憩室、肠道出血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炎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状态,当肠道存在炎症时,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镜下可见黏膜广泛的溃疡形成,黏膜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的充血、水肿,还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附着。通过肠镜检查能准确判断炎症的范围、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肠道息肉:肠镜是发现肠道息肉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息肉在肠镜下表现为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形状多样,有球形、半球形、扁平状等。通过肠镜可以确定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还可以对息肉进行活检,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判断其是否有恶变的可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3.肠道肿瘤: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肠镜都能发挥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结肠癌,肠镜下可看到肠壁上有肿块,肿块表面可能凹凸不平、质地脆,容易出血,还可能伴有肠腔狭窄。同时,肠镜可以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肠道肿瘤性质的金标准,为后续的手术、化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关键信息。

4.肠道憩室:肠道憩室是肠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袋状结构。肠镜检查时能清晰地看到憩室的开口、大小和形态。憩室可单个或多个存在,有的憩室内部可能会有食物残渣或粪便残留,容易引发炎症、出血等并发症。肠镜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憩室,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5.肠道出血性疾病:当肠道有不明原因的出血时,肠镜可以查找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例如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肠镜下可看到黏膜下异常的血管扩张、扭曲;肠道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能看到黏膜破损处有血液渗出。通过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后,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在进行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按照医生的要求禁食、服用泻药以清洁肠道,否则肠道内残留的粪便会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过程中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增加检查的难度。检查后要注意休息,根据医嘱进食,若出现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