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肺心病的治疗原则

2025.03.07 20:05

肺心病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感染:肺心病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选择抗生素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对于反复感染者,可考虑长期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感染可减轻心肺负担,防止病情恶化。

2.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药物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心功能不全者,可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改善心功能。必要时可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肺心病患者常伴有水钠潴留和电解质紊乱。需根据具体情况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同时注意补充钾、镁等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助于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并发症:肺心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肺栓塞、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预防性措施,如抗凝治疗预防肺栓塞。预防并发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加强营养支持:肺心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对于进食困难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机体状态,增强抵抗力。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治疗需长期坚持。除上述治疗原则外,还需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改善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