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慢性肝病

2025.08.21 17:54

慢性肝病是指肝脏长期受到损害,导致肝功能逐渐下降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通常持续超过六个月,常见的类型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肥胖、代谢综合症及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等。

慢性肝病的症状可能在早期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黄疸等表现。慢性肝炎通常由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硬化是肝脏组织被纤维化替代的过程,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脂肪肝则是由于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常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若不加以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炎或肝硬化。对于慢性肝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在管理慢性肝病时,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肝保护药物或其他针对性治疗。同时,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视,面对慢性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交支持能够有效减轻心理负担。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反馈身体状况,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慢性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在与他人共用餐具或个人物品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望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