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疼吐血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03 11:32

胃疼吐血可能是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急性胃炎、胃部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存在溃疡面,当溃疡侵蚀到胃部血管时,就容易引起出血,从而导致胃疼吐血。胃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有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在治疗方面,需要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同时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

2.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反流物中的胃酸等成分会刺激食管黏膜,长期可导致食管黏膜破损、糜烂,严重时累及胃部血管引起出血,出现胃疼吐血症状。患者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抑酸药减少胃酸分泌,如雷尼替丁等,同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3.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可导致胃黏膜急性炎症、糜烂、出血。例如大量饮酒后,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患者会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吐血。治疗时首先要去除病因,如停止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避免饮酒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等。

4.胃部肿瘤:胃部肿瘤包括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运丰富,表面容易破溃出血,同时肿瘤也会侵犯胃部血管,导致胃疼吐血。胃癌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消瘦、黑便等症状。对于胃部肿瘤,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受到粗糙食物、胃酸反流等刺激时,容易破裂出血,引起胃疼吐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且比较凶险。患者多有肝硬化病史,可能伴有腹水、脾大等症状。治疗上需要紧急止血,可采用内镜下止血等方法,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疾病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