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结肠炎便秘是什么原因

2025.02.23 12:28

结肠炎便秘主要与肠道功能紊乱、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炎症刺激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功能紊乱:结肠炎会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使肠道的节律性运动失调。正常情况下,肠道通过规律的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而在结肠炎患者中,这种蠕动可能变得不规律,时而过快时而过慢。过快时可能导致腹泻,过慢时则容易引起便秘,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2.肠动力不足:炎症会损害肠道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影响肠道的动力。肠道的肌肉负责推动粪便前进,神经则起到调节肌肉运动的作用。结肠炎发作时,这些组织受到炎症因子的攻击,肌肉收缩能力减弱,神经传导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肠动力不足。就像一辆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一样,无法为粪便的排出提供足够的动力,从而造成便秘。

3.肠道菌群失调:健康的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菌,在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肠炎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被打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可能大量繁殖。有益菌有助于分解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而菌群失调后,这种促进作用减弱。例如,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以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刺激肠道蠕动,菌群失调时这种刺激减少,容易引发便秘。

4.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部分结肠炎患者由于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会主动减少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的体积,吸收水分,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时,粪便量减少,在肠道内的移动速度减慢,水分被过度吸收后变得干结,进而导致便秘。

5.炎症刺激:结肠炎的炎症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肠道黏膜在炎症状态下会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这会影响肠道对粪便的正常感知和传导。同时,炎症还可能引起肠道的局部痉挛,阻碍粪便的顺利通过。例如,炎症部位的肠道可能会变窄,使粪便在通过时受到挤压,增加排出的难度,最终导致便秘。

在日常生活中,结肠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尽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加重炎症。同时,要注意休息,减轻压力,因为压力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如果便秘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行滥用泻药,以免加重肠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