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应该吃什么药治疗便秘

2025.02.06 17:52

治疗便秘可使用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具体分析如下:

1.容积性泻药:容积性泻药主要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等。这类药物不被肠道吸收,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从而促进肠道蠕动,使粪便易于排出。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作用相对温和,不良反应较少,但可能会引起腹胀等不适,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证药物发挥作用。

2.渗透性泻药:常见的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可以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乳果糖除了有导泻作用外,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不过,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根据便秘的程度调整剂量。

3.刺激性泻药:例如比沙可啶、番泻叶等。这类药物能直接刺激肠黏膜神经末梢,促进肠道蠕动。作用迅速,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仅用于短期缓解便秘症状。

4.润滑性泻药:像开塞露、液体石蜡等属于此类。可以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粪便更容易排出。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排便动力较差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且开塞露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直肠黏膜损伤。

5.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普芦卡必利等是促动力药。通过促进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来改善便秘症状。对于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效果较好。不过,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等,使用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

在使用治疗便秘的药物时,应根据自身便秘的类型、程度以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便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大量使用泻药,以免对肠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适当运动等,对缓解便秘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