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得了黄疸会怎样

2025.01.11 14:29

黄疸会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肝功能、导致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和巩膜发黄:黄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和巩膜发黄。因为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经过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在黄疸时,胆红素的代谢或排泄出现异常,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导致皮肤和巩膜颜色改变,从浅黄色到深黄色不等,严重程度与胆红素升高的程度有关。

2.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黄疸患者常常会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食欲减退,看到食物没有胃口,因为胆红素升高影响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胆汁排泄不畅时,脂肪消化不完全,会引起腹部胀满不适,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体重下降。

3.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在严重的黄疸情况下,尤其是新生儿黄疸,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进入脑部后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胆红素脑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甚至遗留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4.影响肝功能:黄疸往往与肝脏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而出现黄疸。同时,黄疸的持续存在又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合成和解毒等功能,长期可能导致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5.导致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黄疸患者的尿液和粪便颜色会发生变化。尿液颜色会变深,呈浓茶色,因为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使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而粪便的颜色则会变浅,甚至呈陶土样,这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粪胆原,从而使粪便颜色改变。

黄疸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肝脏负担。饮食方面,应避免饮酒,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