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小儿得了黄疸怎么办

2024.12.22 08:52

小儿得了黄疸可通过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加强喂养、积极治疗原发病来应对。具体分析如下:

1.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使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光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根据胆红素下降情况调整光疗时间。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从而促进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利于排出体外。还可补充白蛋白,白蛋白可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止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另外,也可应用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

3.换血疗法: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疗法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等。在进行换血疗法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患儿的评估、血液的准备、换血设备的准备等。换血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气、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4.加强喂养:加强喂养有助于小儿黄疸的消退。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频繁有效地吸吮母乳,保证每天足够的摄入量。因为摄入足够的奶量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适当补充配方奶。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吸吮能力、吃奶量以及大小便情况。如果小儿吸吮无力或吃奶量明显减少,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小儿黄疸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感染、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黄疸,要根据感染的类型细菌、病毒等和部位,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于溶血引起的黄疸,除了上述的光照、药物等治疗外,可能还需要针对溶血的原因进行特殊处理,如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等。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胆道通畅。

小儿黄疸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皮肤黄染的变化情况等。如果小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奶、体温不稳定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以评估黄疸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