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2025.03.13 14:19

血栓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这一过程通常涉及血液成分的异常激活和血管壁的损伤,最终形成固态的血块。血栓可以在动脉或静脉中形成,分别称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其形成机制和后果有所不同。

血栓的形成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如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会暴露内皮下组织,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血流速度减慢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例如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会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异常或抗凝物质减少,也会促进血栓的形成。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癌症、炎症或遗传性凝血障碍,血液更容易凝固,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预防和管理血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避免久坐、控制体重和戒烟,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或有血栓病史的人,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也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出现疑似血栓的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