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小儿盗汗

2025.07.09 08:32

小儿盗汗是指儿童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大量出汗,常见于头部、颈部及背部,醒来后汗液逐渐停止。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夜间,环境温度适宜时仍可能出汗,与正常因热出汗不同。小儿盗汗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小儿盗汗的生理性原因常见于新陈代谢旺盛的婴幼儿,因体温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入睡后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出汗。睡前活动过多、进食高热食物或穿着过厚也可能引发暂时性盗汗。病理性原因则需警惕,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结核感染、内分泌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中医认为盗汗可能与阴虚内热或气虚不固有关,需辨证施治。若伴随低热、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观察小儿盗汗需注意环境温湿度是否适宜,避免过度保暖。记录出汗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鉴别病因。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睡前避免剧烈活动。长期或反复盗汗需进行血常规、微量元素、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不可自行滥用止汗药物,尤其是中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伴随咳嗽、体重不增等症状,需优先排除感染或营养缺乏性疾病。日常保持室内通风,选择吸汗透气的睡衣,有助于减少生理性盗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