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肛门周围疼痛

2025.04.07 08:43

产后肛门周围疼痛是许多产妇在分娩后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不适。这种疼痛通常与分娩过程中对肛门及周围组织的压力、撕裂或手术干预有关。了解其原因、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助于缓解疼痛并促进恢复。

产后肛门周围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侧切伤口、痔疮或肛裂等。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对肛门及周围组织施加了巨大压力,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炎症。产后便秘或排便困难也可能加重肛门周围的疼痛。痔疮在孕期和产后较为常见,由于盆腔压力增加和激素变化,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痔疮形成或加重。肛裂则可能因硬便通过肛门时造成微小撕裂,引发剧烈疼痛。

缓解产后肛门周围疼痛的方法包括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涂抹舒缓药膏以及调整饮食结构。温水坐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局部涂抹含有消炎成分的药膏有助于缓解不适。饮食上应增加纤维摄入,多喝水,避免便秘。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或止痛药物。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久坐或久站,以免加重肛门压力。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或湿巾清洁,减少对伤口的刺激。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衣,保持局部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产后恢复期间应避免提重物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定期复查,确保伤口恢复良好。如果出现发热、红肿、流脓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通过合理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产后肛门周围疼痛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