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哪些危害

2024.10.12 11:00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带来以下危害,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可能引发药物依赖性、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降压药,尤其是利尿剂类,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钾、低钠、低镁等,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心脏、肌肉和神经功能至关重要。电解质失衡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可能影响肝肾功能:部分降压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减慢,引起药物积累;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药物排泄减慢,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这些情况可能加重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3.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一些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性欲减退等性功能障碍。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夫妻关系。

4.可能引发药物依赖性: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血压可能会迅速反弹,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可能使患者陷入不断调整药物剂量的恶性循环。

5.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部分降压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心悸等症状,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长期服用降压药虽然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危害。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降低药物副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同时,患者还应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降压药物的使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