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2024.12.03 11:23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问题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细菌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污染食物或水源后进入人体,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发炎症。这些细菌可能来自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变质的肉类等。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充分清洗、煮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2.病毒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是常见的致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水源或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进入人体。病毒入侵肠道后,破坏肠道细胞的正常功能。在病毒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3.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过度饮酒、食用过多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等都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节奏,刺激胃肠黏膜。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维持胃肠健康。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必要时可同时使用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

5.自身免疫问题: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肠道组织时,可导致肠道炎症。这种情况下,肠道黏膜会出现持续性的损伤。对于自身免疫性的急性肠胃炎,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针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