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剖宫产后流血怎么办

2025.04.10 08:07

剖宫产后流血需及时观察出血量、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休息与营养、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观察出血量:剖宫产后阴道出血是正常现象,通常持续2-4周,初期出血量较多,随后逐渐减少。若出血量突然增多或持续时间过长,需警惕异常情况。观察出血颜色和质地,鲜红色且伴有血块可能提示活动性出血,需引起重视。记录出血量,若每小时浸湿一片卫生巾且持续数小时,应立即就医。产后出血过多可能导致贫血,影响身体恢复,需及时处理。

2.保持伤口清洁:剖宫产伤口需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每日用温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更换敷料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细菌侵入。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或异味,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避免汗液和分泌物刺激伤口。伤口愈合期间避免搔抓,防止二次损伤。

3.注意休息与营养:剖宫产后身体虚弱,需充分休息以促进恢复。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贫血和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影响消化功能。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身体恢复。

4.避免剧烈活动:剖宫产后需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初期以卧床休息为主,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适当进行轻柔的腹部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避免提重物和弯腰动作,防止腹压增加影响伤口愈合。遵循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确保身体安全。

5.及时就医复查:剖宫产后需定期复查,监测身体恢复情况。产后42天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评估子宫复旧和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如止血药物、抗生素或手术干预。遵循医嘱,按时服药,确保治疗效果。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障身体健康。

剖宫产后流血是常见现象,但需密切关注出血量和身体反应。通过及时观察、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休息与营养、避免剧烈活动和及时就医复查,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异常情况,促进身体恢复。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