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梅核气到底是为什么

2025.01.17 17:34

梅核气多由情志不遂、痰气互结、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外感邪气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情志不遂:梅核气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当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会导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的运行不畅,气郁则津聚成痰,痰气交阻于咽喉部位,就会产生梅核气的症状,如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等。

2.痰气互结:脾胃为生痰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就会产生痰湿。同时,若肝气郁结,气行不畅,气逆犯脾,也会加重痰湿的产生。痰与气相互搏结,随气上逆,停聚于咽喉之处,就会出现梅核气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除了咽部异物感,还可能伴有咳痰、胸闷等症状。

3.肝郁气滞: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调畅起着关键作用。一旦肝郁气滞,全身气机都会受到影响。咽喉是人体气机升降的要道,肝郁气滞时,咽喉部位的气机也会阻滞。气行不畅则会引起咽部的不适,感觉有异物存在。患者往往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还可能伴有胁肋胀痛、嗳气等肝郁的症状。

4.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水液的代谢。一方面,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咽喉失于濡养;另一方面,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成痰,痰气上逆于咽喉,从而引发梅核气。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5.外感邪气:外感风邪、寒邪等邪气,若未能及时表散,邪气入里,客于咽喉,导致咽喉气血不畅,津液凝滞,也可能引发梅核气。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在发病初期有外感的病史,如恶寒、发热等症状,之后遗留咽部异物感等梅核气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要注意规律,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外感邪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梅核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