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普遍发病部位

2024.10.13 00:4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普遍发病部位为长骨干骺端。

长骨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高发区域,这主要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干骺端有丰富的血管网,血流较为缓慢,细菌容易在此处沉积和繁殖。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干骺端的血管结构更为特殊,呈袢状,血流在拐弯处容易形成涡流,为细菌的定植提供了条件。当身体其他部位发生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干骺端并引发炎症。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旦细菌在此处定植,就会迅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形成脓肿,若不及时治疗,脓肿可穿破骨皮质、骨膜进入软组织,甚至形成窦道,引起长期不愈的慢性骨髓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长骨干骺端的血运丰富也为炎症的扩散提供了便利。炎症可沿着骨髓腔蔓延,波及整个骨干,也可突破骨膜向周围扩散,引起骨膜下脓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还可能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