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不良性腹泻怎么回事

2025.02.16 14:22

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由胃肠功能紊乱、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腹部着凉、疾病影响等原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功能出现异常时,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正常消化和推进,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比如一些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生活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节律。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有助于胃肠蠕动的运动,如散步等。

2.饮食因素: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进而腹泻。例如一次性吃太多油炸食品或者大量饮用冷饮。日常饮食应注意均衡,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等。

3.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时,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从而引发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等,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4.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后,胃肠的血管会收缩,影响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特别是在睡觉时没有盖好被子或者穿露脐装等情况。要注意腹部的保暖,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也可以使用热水袋等对腹部进行热敷。

5.疾病影响:一些疾病如胃炎、胆囊炎等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以胆囊炎为例,胆囊功能受损后,胆汁分泌不足,脂肪类食物就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待疾病康复后,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腹痛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