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过厚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2

胃黏膜过厚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部肿瘤、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反复发炎、增生,从而使胃黏膜增厚。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播,如共用餐具、接吻等都可能感染。在治疗上,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胃黏膜增厚的情况。

2.慢性胃炎: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食用过多辛辣刺激食物、酗酒等,或者自身免疫因素等都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炎症长期刺激胃黏膜,胃黏膜为了自我修复会不断增生,进而导致胃黏膜增厚。对于慢性胃炎,需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采用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增厚现象。

3.胃息肉:胃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遗传因素、炎症刺激或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等。胃息肉会使局部胃黏膜凸起,表现为胃黏膜增厚。较小的息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对于胃息肉,一般可通过内镜下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切除后胃黏膜增厚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4.胃部肿瘤:胃部的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胃黏膜增厚。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如胃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会使胃黏膜的结构和细胞组成发生改变,出现黏膜增厚的表现。对于胃部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不同的治疗手段,以去除肿瘤,改善胃黏膜状态。

5.药物刺激: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例如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受到胃酸等物质的侵蚀,引发炎症和增生,使胃黏膜增厚。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出现胃黏膜增厚等不良反应,应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可换用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或者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胃部的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