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增厚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胃黏膜增厚可能是由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肿瘤、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炎症:炎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增厚。如慢性胃炎,长期的炎症因子作用于胃黏膜,使其处于慢性炎性状态。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等有关。对于炎症引起的胃黏膜增厚,需要去除病因,如停止服用刺激性药物,调节自身免疫状态,可使用一些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寄生于胃黏膜,可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导致胃黏膜增厚。这种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如共用餐具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增厚,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案。

3.胃部肿瘤:胃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使胃黏膜增厚。良性肿瘤如胃息肉,细胞异常增生可导致局部黏膜增厚;恶性肿瘤如胃癌,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会改变胃黏膜的形态。胃部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对于胃部肿瘤导致的胃黏膜增厚,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不同的治疗手段。

4.胆汁反流:胆汁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损伤胃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增厚。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有关。改善胆汁反流的情况,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5.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过热、过冷、粗糙等刺激性食物,或者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会不断刺激胃黏膜,使其发生损伤和修复的循环,最终导致胃黏膜增厚。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的异常情况。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