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2025.08.11 14:19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需保持健康饮食、坚持规律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健康饮食:摄入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比例。适量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如深海鱼类和坚果,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弹性。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防止代谢异常引发血管损伤。

2.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可帮助维持正常体重,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降低动脉硬化风险。避免久坐不动,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如爬楼梯或步行代步。

3.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管理饮食,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防止高血糖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长期稳定的血压血糖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4.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戒烟能迅速改善血管功能。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肌损伤,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彻底戒断不良习惯是保护心脑血管的重要措施。

5.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心脑血管专项检查,包括血脂、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等项目。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或心律异常可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根据体检结果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做到早预防早控制。

防治过程中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划,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突发胸闷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同样重要,长期压力过大会影响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