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脱水应该如何应对

2025.01.04 19:32

脱水应对方法包括补充水分、补充电解质、调整饮食、就医治疗、休息。具体分析如下:

1.补充水分:脱水主要是体内水分缺失,及时补充水分是首要的。可以饮用白开水,一般每小时饮用1-2杯200-400ml左右。如果脱水症状较轻,单纯补充水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脱水状况。水分进入身体后,能补充细胞外液的缺失,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缓解因脱水带来的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2.补充电解质:在脱水时,除了水分丢失,电解质如钠、钾等也会丢失。可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像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饮用,能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电解质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调节酸碱平衡等有重要意义。例如,钾离子对心脏正常跳动和肌肉收缩舒张功能的维持不可或缺。

3.调整饮食: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营养的食物。水果如西瓜、黄瓜等是不错的选择。西瓜含水量高,可达90%以上,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一定的糖分。黄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食用后有助于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还可以食用一些清淡的汤类,如蔬菜汤,汤中的营养成分容易被吸收,同时补充水分。

4.就医治疗:如果脱水比较严重,出现精神萎靡、眼窝深陷、尿量极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脱水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严重脱水可能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通过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可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休息:脱水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休息能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每天7-8小时。休息时身体的代谢速度相对减缓,各个器官可以更好地调整自身功能,减轻脱水对身体造成的负担,促进身体的恢复。

在应对脱水时,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脱水,如腹泻、呕吐等,要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后症状没有改善,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