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

2025.01.07 17:5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出血现象。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和生命危险。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肿瘤等。及时识别和处理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鲜血或咖啡色物质,后者是由于血液在胃内被消化而变色。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乏力、心悸等症状,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出现晕厥。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些溃疡可能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酗酒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通常与肝硬化有关,因肝脏血流受阻而导致静脉压力升高,最终引发出血。胃炎、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是出血的根源。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清除病变等。

在面对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若出现呕血或黑便,应尽快前往医院,避免延误治疗。患者在就医前应避免进食,以免影响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医疗机构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多样,轻度出血可能仅需药物治疗,而严重出血则可能需要内窥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病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出血风险,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预防出血的发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和辛辣刺激食物,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