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血管集束征常见于哪些疾病

2025.03.24 17:51

血管集束征常见于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肺栓塞、肺纤维化等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血管集束征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导致肺部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物聚集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集束征。这种征象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血管周围密度增高,边缘模糊。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血管集束征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及时诊断和治疗肺部感染,有助于改善预后。

2.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导致肺部组织破坏和纤维化。在肺结核活动期,炎症反应和肉芽肿形成可导致血管周围组织增厚,出现血管集束征。影像学上可见血管周围密度增高,伴有结节或空洞形成。肺结核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3.肺癌:肺癌是血管集束征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肿瘤组织侵犯血管周围结构,导致血管壁增厚和周围组织密度增高,形成血管集束征。影像学上可见血管周围不规则增厚,伴有肿块或淋巴结肿大。肺癌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4.肺栓塞:肺栓塞是由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急症。栓塞导致局部血流受阻,血管周围组织缺血和炎症反应,形成血管集束征。影像学上可见血管周围密度增高,伴有肺动脉扩张或梗死灶。肺栓塞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5.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肺部间质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常伴有血管周围组织增厚。纤维化导致血管周围结构改变,形成血管集束征。影像学上可见血管周围密度增高,伴有网状或蜂窝状改变。肺纤维化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血管集束征的出现提示肺部存在病理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疾病导致的血管集束征在影像学上表现各异,诊断时需注意鉴别。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