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是什么

2024.11.19 09:21

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而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二者常常相互关联。

食管裂孔疝会破坏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这就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创造了条件。反流的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破损、炎症等改变,从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常会出现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烧心感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胸痛严重时可酷似心绞痛,吞咽困难可能呈间歇性发作,与食管痉挛或食管狭窄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很多事项。饮食上要避免进食过饱,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流风险。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要避免穿紧身衣物,尤其是腰部较紧的衣服,以免增加腹压。同时,要戒烟限酒,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