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2025.04.02 17:19

子宫内膜炎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炎症的一种妇科疾病。子宫内膜是子宫壁的内层组织,负责月经周期中的增厚和脱落。当子宫内膜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这种疾病常见于育龄女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手术操作、流产或分娩后的感染等。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多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尤其是通过性传播的细菌,如淋球菌和衣原体。宫腔手术、流产、分娩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操作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不调、性交疼痛以及发热等。若不及时治疗,子宫内膜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盆腔炎、不孕症或慢性盆腔疼痛。诊断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必要时辅以止痛药和抗炎药。

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于有宫腔手术史或流产史的女性,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卫生,防止感染。若出现下腹部疼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