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受压是为什么

2025.09.30 16:08

蛛网膜下腔受压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外部压力增加,导致蛛网膜下腔空间变窄或闭塞。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如肿瘤、血肿、炎症或先天结构异常,直接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与压力平衡。

蛛网膜下腔是脑和脊髓表面的一层间隙,充满脑脊液,起到缓冲和保护中枢神经的作用。当受压时,脑脊液循环受阻,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脑出血、脑膜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外伤后粘连。例如,硬膜下血肿可直接压迫蛛网膜下腔,而脑积水则因脑室扩张间接挤压周围结构。先天性疾病如Chiari畸形可能导致后颅窝空间不足,使脑组织下移压迫蛛网膜下腔。症状因受压部位和程度而异,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呼吸抑制。

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和脑脊液动力学分析。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手术切除肿瘤、引流血肿或抗感染治疗。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延误可能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患者若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异常,应立即就医。术后需监测脑脊液压力变化,避免剧烈活动或体位突然改变,防止病情反复。长期随访有助于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