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硬脑膜下出血是什么原因

2024.12.31 08:17

硬脑膜下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头部轻微碰撞、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脑萎缩、严重头部外伤。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轻微碰撞:头部受到轻微碰撞时,如不小心撞到桌角等,可能使脑表面的桥静脉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下出血量通常较少,多为慢性硬脑膜下出血。患者可能在碰撞后一段时间才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

2.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畸形的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患者可能平时就有头痛、癫痫发作等表现,一旦破裂出血,症状会突然加重。

3.凝血功能障碍:当身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例如患有血友病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过量等情况。即使脑部受到很轻微的外力或者自身血管的微小病变,都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止住,进而引发硬脑膜下出血。

4.脑萎缩:脑萎缩多见于老年人,脑实质萎缩后,硬脑膜下间隙增宽,脑表面的血管被牵拉,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有认知功能下降、行动迟缓等脑萎缩的表现,同时伴有头痛等出血症状。

5.严重头部外伤:这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原因,如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头部撞击。强大的外力会直接导致脑实质损伤、血管破裂,引起硬脑膜下大量出血,患者通常会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等严重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头部受伤史或者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异常、意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有凝血功能障碍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早期筛查。